當前位置:久久小說 > 軍事小說 > 春秋戰國風雲錄之拜見孔子 > 第89章 學在四夷
 你可能喜歡:    漢祚高門      葬神棺      巫界術士      七個姐姐聽到我心聲,心態徹底崩了!      劍來      閻王下山      雪鷹領主      乾坤劍神      修羅武神      開局威脅女主,這個反派我當定了      趨吉避凶,從天師府開始  

第89章 學在四夷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

    柳青所說的事情,乃是就郯子朝魯而論。筆硯閣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這件事發生在魯昭公十七年,孔子不過二十多歲的年紀。

    事件的主角為郯子,而他是郯國國君,為少昊氏的後裔。而看到黃帝的兒子少昊,我們一定會想到東夷人,春秋戰國時的孔子和他老鄉莊子就都是東夷人的後裔。

    在歷史上,我們常常把祖先追溯到堯、舜,甚至是炎黃二帝,再往上,還有其他不同的「帝」。當然,就時代而言,他們可能更接近于氏族部落首領制度,所以韓非說那個時代當天子比較勞累,大家都不太想當天子。

    但如果我們追溯到一個大家普遍認可的源頭,那必然就是太(通大字)昊伏羲無疑了。蚩尤、大舜連同少昊、太昊,這些都是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東夷人。

    上個世紀的良渚古城勘探科考,也證明我們華夏文明的源頭龍山文化其實就是來自於良渚文化,而良渚古城的時代比傳說中的大禹治水還早一千年,大量出土的禮器上面也可以清晰的判斷出它們是後世華夏禮器的原型。

    這裡既然談到了「禮」字,就不得不再談談一般人容易誤會的一件事情。眾所周知,「禮」這個詞是古代漢語中極為重要的一個概念,可能很多人會在傳世本《老子》裡面看到批評禮的句子,但這恰恰證明了作者不是春秋時代的人,這一點我們的古史辨時代已經爭論了很多內容,不再贅述。

    禮這個詞從構型來看,左邊的偏旁跟神有關,神這個詞又通信字,所以古代漢語中看到信和神的時候得注意,不要把它們當作現代漢語來對待。

    它的右邊偏旁豊上面的曲代表兩塊玉,跟現代考古學發現的以玉器為祭祀器物的情況是一致的。下面那個豆字,過去以為是禮器,後來才發現應當跟「鼓」字有關。這就是上古時期「禮」常常跟「樂」連起來使用的重要原因,所以我們看見國家之間外交,都要吟詩,這個詩不但是外交辭令,同時還能作歌詞,而在音樂表演裡面,舞蹈也必不可少。

    所以,音樂、舞蹈、歌詞至少是聯繫在一起的,都在禮樂的外延裡面。但就像我們前面所說的,禮除了國家外交辭令以及外交程序,最重要的一個功能是祭祀。在當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可見,祭祀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完全跟戰爭相提並論。

    所謂的祭祀,主要跟當時的宗教信仰有關,除了天地四方之神,還要祭祀先祖之魂,孔子講過這個原因,說殷人的鬼神觀是人死以後,屍體為鬼,埋在地下,魂魄為神,升到天上,具體的流程最終可以被概括為「天望地藏」。我們可以稱這種觀點是民俗學上的。


    《論語》裡還記載過一種說法,叫做「生,事之以禮;喪,事之以禮」,禮是溝通生死,使其完整一體的重要內容,這可以說是思想和哲學上的。

    但禮的意義還不止於此,我們通常所說的「刑」,同樣和禮相關。最初的刑罰條文是記載在一些專門的法律條令載體之上的,譬如懸灋象魏,這就是公布出來讓老百姓必須了解的法律條文。上個世紀,胡適他們以為鑄刑鼎才是成文法的出現時期,實際上這並不準確。

    禮最初是刻在器物上面的,這個器物跟當時的冶煉技術相關,出來的東西叫模型,原型,刑就刻在這個器物上面,所以我們看刑這個字也通為型。刻上法律條文的這個器物,就叫禮器,所以,有時候禮器就是刑器,刑器就是禮器。而春秋時期貴族的違法行為,常常也是違背禮的,甚至違法行為之前,先違背禮,可惜,由於弭兵之盟後大權旁落的緣故,各個國家既無法制止違背禮樂的行為,也無力制止貴族們的違法行為,甚至還有諸侯跟權臣一起違背禮樂違背法律的情況出現。

    此外,到了戰國時期儒家的觀點裡面,禮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解釋最初的「太一」或「太極」怎麼生成萬物。對「太極」是精神實體還是物質實體,漢唐、宋明、明清大家有不同的理解,如漢唐認為指元氣,宋明理學斷為理,明清則認為是氣,具體如何解釋我們暫且不去管它,那麼這個「禮」就代表著「分別」和「分離」,正因為有了「禮」(這個字也通理)這樣的東西,太一才能生成萬事萬物來。

    這是儒家和老子思想的一個區別所在,因為後者的觀點裡面沒有解釋完滿的道為何要產生出不完滿的萬事萬物來。

    上面沒有窮盡出禮的諸多義項,但至少說出了禮的一部分用法,能讓我們看出來禮的重要性所在。祭祀、戰爭、外交、法律,甚至是流行的占卜事項,都跟禮息息相關。

    現在我們回到事情本身上面。當時,郯國國君朝見魯國,叔孫氏問他:「少昊氏用鳥的名稱來制定官職,這是什麼原因?」

    郯國國君回答道:「少昊氏是我的祖先,我知道他這麼做的理由。古代的黃帝,用雲來標記官職,所以百官都用雲來表述職位。炎帝用火來標記官職,共工用水來標記官職,太昊用龍來標記命名,道理卻是一致的。我的遠祖少昊摯立國時恰好飛來了鳳這種鳥,於是就使用鳥的名字來賦予官職,這是使用鳥名來命名職位的原因。但是從顓頊氏開始,就不能再用遙遠的天瑞來命名,故而使用較近的民事來記述官職,設立百姓的長官,職位則用民事來命名。這樣一來,和古代的那些習俗就不同了。」

    二十多歲的孔子在聽說這件事以後,立即去拜訪郯子並學習這些知識,最後他告訴別人:「我聽說,『天子失官,學在四夷』,這是可以相信的啊!」

    孔子的感嘆,完全是以周代和魯國為比照。因為郯國是個很小的國家,距離祖先少昊的年代也非常遙遠。反觀周和魯,距離周公制定禮樂的時期還很近,卻已經典章闕誤,禮壞樂崩了。以致於魯國雖有公卿,卻全然不知禮樂為何物,在外交活動中遭到了其他國家的嘲笑。

    (本章完)



  
相關:    封神問道行  長生十萬年  紅色莫斯科  璀璨王牌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
添加書籤
搜"春秋戰國風雲錄之拜見孔子"
360搜"春秋戰國風雲錄之拜見孔子"
語言選擇